其实这也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学了什么知识,而不关注这些知识学习和理解需要积累哪些日常数学经验,这往往是被忽视的地方。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分享解题策略,推广趣味数学,提供家庭辅导建议,欢迎大家的关注。
小学数学和幼儿园最大的区别就是系统化学习
,人民币认知可以说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重难点。下面就谈下学习建议,供家长粉丝们参考。
一年级人民币认知
人民币认知其实是配合100以内数的认知,放在100以内加减法前面。数量认知本来相对于单纯的数概念要复杂些,比如上册的钟表认知,二年级的长度认知等。这些都是和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这个阶段孩子认知特点来看,实物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年级知识简单,但学习内化过程一点也不简单,家长不要对孩子理解难点采取过于简单化处理。
① 认识人民币和价格标签
最有效的就是接触实物,不同面值人民币分类,
去感知,去操作,去实践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分”的概念已经比较少了,这其实加大了孩子认知难度,通过小额红包,超市价格标签等建立直观经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② 人民币的换算
这是重点,元、角、分换算首先还是基于认知基础,孩子的知识学习过程其实都是结合自身经验的理解内化过程。价格标签无疑是比较好的认知素材,人民币的换算理解基础其实就是
“换钱”
的操作。
可以设置一些家庭互动游戏,孩子们参与热情肯定是不同的。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个10分=100分。
等号背后就是要让孩子自己描述出换算的过程。设置活动是把孩子带入场景中,通过问题串形式引导孩子自己描述理解,这样才能促进内化吸收。
③ 人民币简单计算
这是重点,单位不同不但涉及数字运算,还有换算,理解过程相对还是有些抽象的。所以比较综合,单纯认知经验是不够的,可以针对性设置一些购物活动,或者是超市真实购物,或者是家庭模拟购物。
王老师在一年级趣味数学设置了超市清单购物活动模板,指导家长加强专项实践活动。欢迎订阅系统学习。
外出购物,吃饭(菜单价格)等等,都是很好的认知场景。学习要循序渐进,再配合分段练习进行巩固,找出孩子理解难点,采取科学辅导方法帮助孩子,这是最有效率的。
文末附人民币专项分段配套练习,供参考!
欢迎关注王老师头条号及趣味数学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年级人民币课课练及专项练习
人民币专项练习
,关注王老师,私信:
rmb
,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