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已经40余年的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中产阶级,记得初中政治课本就有讲过,一个成熟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陀螺型的结构,即中产阶级占有绝大多数的结构。但究竟目前我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有多少?多少钱才算中产阶级呢 ?
一、真正的收入水平
“煎饼大妈月入3万,实习生月入4万,月薪低于1万是讨饭的……”这些新闻我们早已见怪不怪。
实际上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我们看看周围就一幕了然了,很多人离富裕还很遥远。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为3.92万元,农村居民为1.46万元。
若把中国居民人数五等分:
1、高收入组(20%):6.49万
2、中等偏上收入组(20%):3.45万
3、中等收入组(20%):2.24万
4、中等偏下收入组(20%):1.38万
5、低收入组(20%):0.59万
若年可支配收入6.5万以上,你将打败80%的国人!
二、为什么觉得穷
目前中国中产阶级已经不再少数,至少在绝对数量上很庞大了,但是普遍所有人都很焦虑,不管穷人,富人还是中产阶级,尤其以罗胖子为代表的人还在贩卖焦虑。
中产阶级是一个群体,大多数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
乍一看,城市里白领似乎都可以自称中产阶级。当然,我们不能只看“模糊概念”,得画一条线,一条中产阶级的线。
《2019年新中产白皮书》显示,在一线城市,新中产家庭资产中位数为483万元,负债112万元,净资产371万元。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财务公式:资产=负债+净资产
就此,我们对于中产阶级就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了,他们所在城市有一套房、夫妻有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当然,不少中产阶级因为贷款买房,每月还需承受不小的还款压力。
一个典型的新中产家庭财富结构:
1、房产:56% 270.48万元
2、储蓄:17% 82.11万元
3、股票、基金:14% 67.62万元
4、公司股权:7% 33.81万元
5、冷门资产:6% 28.98万元
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中产阶级明面上有几百万资产,但手里真正可以动用的钱却不多。从财务角度分析就是收入很高,费用也很高,净利润很低,实际是薄利!
举例一:张三在XX公司担任部门主管,年薪30万,一年花销27万,净剩3万。
若我们将张三理解为一家公司,名为“张三股份有限公司”,其收入为30万,成本费用为27万,净利润为3万,净利润率为10%。
看似不错,实则风险很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白领人少了一个月的收入,还有不少人没了工作,若是小老板,收入减少或将不止一个月。像张三一样,少一个月工资,年收入剩下27.5万,但一年的花销不会减少,孩子读书要钱,房贷要还,每天都要吃喝。
“张三股份有限公司”利润下降至5000元,净利润率仅为1.81%!
普通公司可以通过裁员、关厂、租更便宜办公室等方式来压缩成本费用,白领却难以实施,我们总不能把家人给裁员吧!
三、收入层次
在我们谈论收入的时候,有必要分析收入层次,都是赚钱,通过劳动(体力或脑力)与广东包租公手持几栋楼收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层次(劳动)
劳动作为最基础的创富手段,当然,我们不能只看文字性和情感性语言,重要的是分析背后的逻辑。
同为劳动,创造的价值极不同,我们行业差距非常大。
举例四:
1、制造业百元人工成本利润为61元,简单理解就是给工人100元工资,企业平均能赚61元。
2、医药制造业是277元。
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仅为4元
所以,年轻人的行业选择非常重要。
媒体上,经常谈论“平均工资”,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工作岗位需要区分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因为他们的差距有点大,请注意这次是把非私营的纸面上的工资和隐形的福利也统计了进去。知道爸妈为什么让你考公务员了吧!
1、北京:非私营月平均工资12147元,私营6409元。
2、浙江:非私营月平均工资7407元,私营4380元。
3、广东:非私营月平均工资7386元,私营4855元。……
第二层次(固定收益)
有一位先生在90年前做了调查,南方某县城近2700多人中,地主只占3%的人口。家里有几百亩地的地主,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生活条件自然不差。
农业社会持续的时间很长,产业简单,千百年来,土地就是最可靠的投资产品了,存钱买地作为一种定式也就成了根植骨髓的投资方式。只要子孙不过分挥霍,量入为出,好日子可以维系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的楼房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土地”,房租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地租”,这些都是“固定收益产品”。
当然,现实中与我们谈论固定收益产品的是银行理财经理。
同属固定收益率类:1、银行存款2、债券3、可转换债券……
在这个层次,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财务自由”,个人从劳动致富向资本致富的层次转变。
第三层次(跨行业、跨周期投资)
大部分都喜欢稳定,以为捏着“不死铁卷”就可以安度余生。在这种心理下,他们非常容易把买房、买地、买铺面当作不可更改的目标。
然而,资本最喜欢把成熟行业利润降低,逼迫你去创新。
1978年,中国农业(第一产业)占GDP总量的27.68%
2018年,中国农业(第一产业)占GDP总量的7.04%
未来,你既不能靠着回家继承一亩三分地发家致富、也不能靠着学好数理化而天下无敌。有许多人甚至要从事连名字都还未被命名的行业,没办法时代发展太快。
在中国,农业社会黄金期超过千年,工业亮眼的时光只有几十年。
通常,我们用GDP增速衡量财富创造速度,用货币M2增速表示货币膨胀速度。数据显示,1995年-2019年,货币M2年均增速为15.72%,GDP年均增速为8.75%。
在25个主要行业中,只有银行业以35.88%的利润率跑赢了货币M2的增速15.72%,仅有公共事业、食品饮料、传媒、非银金融、房地产、医疗生物和计算机超过GDP年均增速,其他17个行业利润率均低于8.75%。
当了解了足够多的经济史,你会发现每个时代都有牛人和牛气的公司,优秀投资者的关键能力是跳跃,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在利润拐点到来前,及时逃离。
第四层次(跨越国界和兴衰)
最后一个层次是家庭收入来源跨越了国界和兴衰!
极少人能有此成就,其中需要智慧,历史中有此案例的家族并不多,其经历之曲折,情节之精彩,远胜小说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