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追随到出口市场主导中国智能电动车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逻辑转变

频道:财经新闻 日期: 浏览:0

全球化零部件企业迎来机遇

在燃油车时代,欧美国家构筑的专利壁垒,中国自主品牌难以打破。随着电动车时代到来,电池成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以及智能化带来的科技感和人机交互性,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品牌格局,让一些中国年轻车企也有了挑战欧洲百年老店的底气。

从汽车出口数据上看,20年前中国汽车出口只有区区2万辆。由于受困于技术和品牌实力,中国汽车出口过去十多年长期徘徊在100万辆,直到2021年一举突破200万辆,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成为拉动出口的重要驱动力。

如今,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时机。一方面,碳中和大势所趋,欧盟等地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另一方面,过于谨慎的德日车企还没有准备好电动化。欧洲的大众化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相对“真空地带”,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正在向这一市场发起冲击。

但想要进军欧洲这样成熟的汽车市场并不容易。因为买车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售后服务是消费者买车的重要决策因素,也决定了中国车企出口的成败与否。

参考日本汽车上个世纪70年代出海经验,一方面是抓住了国际原油价格暴涨的机遇,以低能耗、高性价比的日系车成为优选;另一方面是在经历汽车出口迅猛增长后,日本快速转变模式,加大海外市场投资力度,尽可能在本地化布局产能。

汽车制造背后是庞大的产业链,本地化生产既可以规避高昂进口税,还可以帮助所在国创造就业,从而减少政策阻力。从2007年开始,日本车企的海外产能就超过国内。日本往往采取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企业组团出海模式,德国也是如此。大众与博世、丰田和电装,彼此配合相互成就,支撑了德日系车企在全球汽车市场现在超然的地位。

随着欧洲车企电动化节奏加快,电池产能需求进一步扩容。中国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抢占欧洲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纷纷在德国设厂。这是汽车产业的逻辑,零部件企业需要配套整车厂商生产。德国是欧洲汽车制造中心,自然优先在此布局。

除动力电池外,智能电动汽车的其他零部件需求同样很大。作为全球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顶级供应商,均胜电子2022年以来新获订单中涉及新能源汽车占比接近60%。2011年至今,均胜电子先后收购德国PREH、德国QUIN、美国KSS以及日本高田资产等,实现了全球化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2022年成为中国排名第5、全球排名前4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全球新旧动能快速转换下,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要想真正走出去,只有从“产品出海”升级为“产业出海”。从德日车系出海经验启示,中国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抱团出海是理想的模式之一,尤其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更是中国整车企业出海的最佳搭档,可以避免海外布局的各种“坑”,最终在全球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大家氢价格

上汽大通皮卡

G10

大家氢价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