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言乐文
编辑/言乐文
中国有这样一位超写实画家,
马云曾经想要出1亿天价购买他的画作
,却被让当场拒绝。
但他的画作也一直备受争议,曾经因为画的
“一堆垃圾”被拍卖至4370万的高价
,而使他受到诸多网友的口诛笔伐。
直到有人
将他的画放大了10倍
,人们才意外窥得他画中的奥秘。
一、价值千金的“垃圾”
多年前,一幅叫做
《世纪风景之三》
被人以20万元的高价购下,之后更是几经流转。
直到2019年,这幅画作再次面世,并在嘉德拍卖中心以4370万的天价成交。短短十来年,当初的这幅画作就
涨了整整200倍
,可见画作的迷人之处。
然而等真的看到这幅画作,很多人不免有些吃惊:
“这不就是一堆垃圾吗?”
是的,眼前的画作中,只有一些灰色的混凝土,还有参杂其中的
五颜六色的玩具
。乍一看根本看不出任何奇妙之处。
可是如果将画作放大10倍,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灰色混凝土块其实
组合成了世界地图的样子
,而压在它们身下的这些玩具在整个灰色画面中,显得格外刺眼。
等到我们再进一步了解画作的创作背景,就会被创作者的
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
所震撼,为这些
灾难中遇害的无辜群众
而痛心。
原来,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
1995年韩国一栋百货大楼的坍塌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利欲熏心的开发商建造了不堪一击的豆腐渣工程,最终导致
500人丧命,上千人受伤
,现场更是一片惨状。
正是基于此事件,冷军创作了《世纪风景之三》。
画作中,他利用
大范围的灰色做底色
,营造了
压抑的氛围
,同时在上面点缀了
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
,形成明显的色彩对比,
突出生命的脆弱和始作俑者的残酷。
与此同时,这些混凝土块和玩具组合成的大陆板块,也
暗示了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的所隐藏的异化过程。
由此可见,冷军的画是他想要对世界讲的话,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通过冷军的《世纪风景之三》,人们感受到
超写实技艺带来的视觉冲击
,同时也体会到冷军画作中的批判主义精神。这也正是这幅画作为何能够拍出如此昂贵的价格。
而这次高价拍卖事件,也将冷军重新推到了大众的面前。人们纷纷好奇,
这位创作出高价神作的大师,到底是何许人也?
二、冷军其人
1963年的四川大竹,冷军出生。然而在故乡没有待多久,工作变动的父母就带着年幼的冷军,一起搬迁至了武汉。从此,
武汉就成为了冷军的第二个故乡。
小时候的冷军性格安静,对任何事物都兴趣寥寥的他,却
唯独喜欢上了画画。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为了能够
创作一幅完整的电影海报画作
,他就偷偷的跑到离家几公里远的电影院。
因为害羞,他不敢当场作画,于是只好
将画中的细节全部用脑子记下来
,之后再回家画到画纸上。就这样,为了能够完成整幅画作,他一天就要来回跑上好几趟。
尽管画画的过程有些艰辛,但是却一点也
没有熄灭冷军的画画热情。
闲暇之余,他更是
将全部精力全都投注在了画画上。
父母也看出了冷军的兴趣所在,但是那个年代提倡的是学习数理化,对于画画这个“不务正业”的兴趣,他们并不支持,不过好在
他们也没有干涉冷军的自由。
可是一件意外的降临却突然改变了冷军父母的态度。
美术课上,老师将石膏放在最前排,并要求同学们认真临摹。可是就在大家聚精会神的临摹之际,
一次又一次跑到前排观察石膏的冷军
,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老师更是严厉的批评道:
“说好了先画整体,你怎么老是跑到前面来?”
这时冷军才意识到,全班只有自己看不清前面的物体。
随后父母赶忙带上冷军到医院检查,而检查的结果也令他们大惊失色,因为在那个很少戴眼镜的年代,
冷军竟然有500多度的近视。
原来这都跟他
长期伏案作画
有关,得知此事的父亲更是强制规定,限制他作画的时间。
可是一门心思在画画上的冷军哪里还有别的心思,于是不出意外的,
高考这年冷军落榜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冷军父母也都十分郁闷,他们开始担心冷军的未来。
冷军的父亲更是一筹莫展,不过好在他的一位战友听说了冷军的事情,就劝慰道:
“他既然喜欢画画,那你不如就让他画吧。行行出状元,说不定这孩子在这方面能成才呢。”
听完战友的话,冷军的父亲纠结许久,
终于决定支持儿子的梦想。
有了父母的支持,冷军也重整旗鼓,
第二年便顺利的考进了武汉师范学院艺术系。
三、冷军的超写实绘画风格
毕业后不久,冷军就担任了中南五省艺术节美术展的评委,并交出了自己的第一幅超写实作品
《马灯的故事》。
凭借这幅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冷军成功获得
全国美术展的铜奖
,并得到在场所有人的赞美。
自此以后,冷军的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
1995年,韩国百货大楼坍塌事件发生不久后,冷军就创作出了惊世骇俗的作品
《世纪风景之三》
,开启了他极具
色彩张力和批判精神
的创作之旅。
隔年,冷军受邀来到武汉一家钢铁厂,在参观的过程中,冷军无意间在车间地上
看到一只破烂不堪的手套。
在看到这只手套的第一眼,冷军内心就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于是他决定将它带回,进行画作创作。
看着眼前的手套,冷军的思绪似乎被带到了遥远的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
压抑的车间
深处,有一个
劳作的工人背影
,此刻工人正大汗淋漓的操作手中的机器。
工人手里带着
一只破旧的手套
。因为长期操作机器,
手套上满是油污
。
一个不小心,机器上的刀具,便直接划破手套、割伤了手指,而
手套的指头部分也立马露出了一处破开的口子
。
就这样,
一幅刻画了劳动人民艰辛的超现实作品《手相》便诞生了。
而这幅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震撼和沸腾,此后更是
以690万高价拍出。
之后,冷军有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有人更是直言:
“冷军的作品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想要触摸实物的冲动。”
不过随着名气的大增,冷军也
迎来了众多质疑之声。
有人开始批判冷军:
“简直就是一个画画机器。”“照相机能够做到的事情,还用你来画吗?”“这样的作品,根本看不到什么价值所在。”
对此,冷军没有多言,只是淡淡的回复到:
“管不了那么多了,就让他们说去吧。”
随着思想的转变,在静物领域达到一定水准的冷军,也收起了对现实主义的批判,开始转而
开启肖像画的创作。
此后,冷军更是走上了另一个巅峰。
四、冷军的肖像画系列
在刚开始接触肖像画的一段时间内,冷军还有些不适应。
不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这为他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他的
转型之作《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便应运而生。
这幅画中,模特的神情和仪容和达·芬奇的画作有些相似,却又
呈现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更巧妙的是,仔细观察我们就能看到,这幅画中竟然清晰的展现了模特
微微露出的脖颈
、
毛衣上浮动的丝线,
这些细节逼真的让人惊叹。
有人盛赞:
“冷军是在画上织毛衣吧。”
但是也有人不可置信,甚至要投诉他:
“拿照片充当画作,这是造假!”
一时间更是将这幅画作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也让
冷军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此后一位收藏家以70万元的价格将画作买下。2021年的拍卖会上,这幅冷军的得意之作,更是
拍出了8050万的天价
,成为目前为止冷军被拍作品中的最高价作品。
而这幅画对于冷军的意义也不止如此,
它还为冷军带来了一段短暂而美妙的缘分。
在创作《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期间,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
罗敏
经常来观摩冷军作画,向来不喜欢被打扰的冷军,却对她非常包容。
后来罗敏受到冷军的邀请,并为他辞去工作,专职做起他的模特。
但是做冷军的模特是十分辛苦的,因为他对画作的要求很高,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不愿放过,这也就导致
模特常常要好几个小时保持同一个动作
,甚至有时要站到深夜。
不过在创作《肖像之相——小罗》的过程中,为了缓解罗敏的枯燥,
冷军会为她放音乐或是讲故事来放松心情
,甚至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手舞足蹈一番,逗得罗敏哈哈大笑。
《肖像之相——小罗》创作完毕,
互生情愫的两人也渐渐确立了关系
,并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浪漫的爱情保质期太短,最终还是拜倒在现实的脚下。
2014年,痴迷艺术的冷军和期待丈夫关心的罗敏之间,出现了无法修补的裂痕,于是
两人和平分手。
在肖像画上大展身手的冷军,创作了《肖像之相》系列作品,而对于画像中模特的选择,
冷军也有其独特的审美。
《肖像之相——小唐》
的模特,是一位来自农村的打工妹,但是在她的身上,冷军看到了独特之美,于是便主动邀请她担任自己的模特。
果然在这幅画问世之后,就迎来了一众好评,甚至也
引起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关注。
马云想要出高价将这幅画买下,但是遭到了冷军的拒绝。
马云以为是自己的诚意不够,于是2017年的一天,马云专程乘飞机赶到武汉。见到冷军的第一面便有提起自己想要买下《肖像之相——小唐》。
冷军听后摆了摆手。马云还以为冷军对自己提出的价格不满意,于是直接
将价格提到了1亿元。
对此冷军有些意外,不过看到马云如此有诚意,他也解释到:
“这幅画我是打算放到自己的个人展上,供大家免费观赏的。所以不管出多少钱,我都不会卖给任何人的。”
看到冷军坚定的表情,
马云也就没再说什么
,最终也
只能抱憾而归。
后来冷军又陆续创作出了
《肖像之相——小姜》、《肖像之相——小雯》
等一系列作品,并拍出
7015万、6000万的高价。
而冷军在艺术上的成就,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过批评之声也从未断绝。
对此,冷军一如既往的任人评说。
五、结语
现在的冷军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是
他依然行走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
,从未停止。
他的目光不再停留在超写实作品,而是
研究起了国画
,闲暇之时,他会提笔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意境的山水墨画。
在他看来,画作的价格、名誉的多少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画画时的畅快。而这也正是他坚持创作的动力所在。